歷史與藝術邊界的新書寫--獨立策展與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發展
「獨立策展」與「原住民藝術」本是兩個獨立的子題,但在廿世紀末以來的台灣,我們卻發現獨立策展與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的發展息息相關: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發展,藉著獨立策展的思考,找到了走出官方與學術雙重桎梏的別徑,而終能開枝散葉,另有一番天地;而獨立策展藉由在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發展史上的實踐與參與,也體現了獨立思考與勇於挑戰及批判的精神面向。本文將簡述台灣原住民當代藝術發展史中走過獨立策展的一頁篇章。 何謂獨立策展? 獨立策展的特性由字面意義來看,獨立策展為獨立於官辦或商業策展單位之外而以獨立策展人的運作方式,對當代藝術現象與生態進行參與與經營。但是所謂獨立,我們認為並不以外貌上的與官方或與商業主流之分離為已足,獨立策展應該更包含有對官方或主流觀點的背叛與挑戰的意味。從這個脈絡看來,我們認為獨立策展因為具有以下特點,更能貼近解嚴後的台灣當代原住民藝術發展: 1. 實驗性策展理念:相較於官方的傳統策展理念,一個瞭解當代原住民藝術生態,或者對原住民相關議題有成熟地涉獵的獨立藝術策展人可以引進更多的可能性,以解除官方策展觀點的限制與盲點。從展覽場地,展覽主題到展覽的範圍與呈現方式都可以找到讓原民藝術更自在的呈現姿態。而且,相對於官方策展單位的注重文獻性與歷史脈絡,獨立策展的觀點有時反而是出於對現存脈絡的挑戰而提出新的觀點,而更能鼓舞原本不在舊有社會脈絡中的藝術內涵與形式,亦有利於產生另外一種藝術型式的前沿,例如,原住民劇場與造形藝術互相呼應後產生的強大能量,或者如東海岸原住民藝術家對漂流木在巨大空間裡的應用等等。 2. 特殊性的個別分析:相對於代表官方位居中心的全稱觀點,獨立策展更適合以「粒子」(particle)的身份切入弱勢或邊緣的的地界,深刻觀察並如實反應現時的藝術現象或社會情緒;尤其是在呈現族群觀點的藝術表現內容時,獨立策展的觀點,會更能重視個別性的差異,而非粗暴地以全稱的框架強加在獨立的個體與族群上。例如,當代原住民藝術創作中的所謂「原住民性」,絕非主流藝術環境中所熟悉或能理解的內涵;又如,在原住民藝術家中引起爭論的「現代性」的議題,以及專屬於原住民藝術的「認同」議題,亦需要有高度同理心的策展觀點,方能如實流瀉其中的糾葛與張力。 3. 打破權力專斷的可能性:相較於傳統藝術生態金字塔中美術館所位居的至高無上的地位,當代原住民藝術常包含有地處邊緣,素人創作以及經濟弱勢的社會...